诸葛亮欺他、刘备骗他、关羽看不起他,可他才是三国里真正的谋士

2023-07-07 14:47:57   来源:个人图书馆-茂林之家

文|司徒夜

编辑|司徒夜

在赤壁之战期间,诸葛亮和周瑜各自贡献出了许多出彩的谋略,而他们中间的鲁肃却显得有些黯淡。


【资料图】

而刘备、关羽、诸葛亮三人更是多次设计欺骗鲁肃。

孙权素来以慧眼识人而闻名,周瑜则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帅才。

然而两人却都十分器重这样一个憨厚的老实人,他们两人共同认可的人绝非泛泛之辈。

历史上鲁肃并不像演义中是个文人,不仅身材魁梧擅长骑射,更是三国顶级的战略家。

要论战略眼光的长远恐怕无人能出其右。

鲁肃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借荆州事件以及单刀赴会事件。

很多人都认为他在对荆州的问题上过于软弱,事实上他的选择才是最明智的。

01被刘备势力多次玩弄

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不可一世的曹操。

当时纵横天下的曹操也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,不过此时他的实力仍是三家之中最强的。

荆州作为赤壁之战后最大的战利品,整个地区划分为了七个部分。

曹孙刘三家各自占据了一部分,彼此之间都剑拔弩张随时都有可能开战。

当时刘备以自己根据地狭小不利于向西发展为由,打算从孙权手上借走其占领的荆州地区。一开始孙权是不同意将荆州借给刘备的。

当时的主战派周瑜已经病逝,鲁肃成为了第二任东吴大都督。

他对于荆州有着更长远的考虑,极力主张将荆州借给刘备。

当时孙权在朝堂的根基还不稳固,当时有很多老臣还不服孙权,加上周瑜的病逝,即便占领了荆州也没有太多的精力管理。

而且荆州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当时曹操还在荆州北部虎视眈眈,随时都有可能南下进攻。因此孙权经过权衡之后同意了鲁肃的建议。

于是刘备就这样借走了荆州,并表示等他成功拿下西川,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之后,就会将荆州归还给孙权,两人也继续此前的合作关系。

然而当刘备攻取西川之后,却迟迟不愿意归还荆州。

因为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,需要同时占据西川和荆州才能成就霸业。

此时显然不能将荆州让给孙权。

刘备入蜀之后,就将荆州交给了关羽镇守。

孙权多次让鲁肃前去讨要荆州,都被诸葛亮以各种理由推辞,甚至还表示等打下凉州再归还荆州。

刘备和诸葛亮唱的一出好戏让孙权大为恼火,孙权一度打算出兵进攻刘备。

此时又是鲁肃站了出来,表示不要因为意气用事破坏孙刘联盟。

鲁肃认为孙刘不和只会给曹操可乘之机。

为了能够与刘备进行协商,鲁肃专门设宴请关羽前来商讨荆州的事宜,结果就发生了著名的单刀赴会事件。

关羽丝毫没有将东吴放在眼里,更不认为鲁肃会对其构成威胁。

于是就在宴会上假装喝醉,挟持着鲁肃离开了酒宴,更是让他不要再提荆州的事情。

鲁肃的讨要行为再一次吃瘪,刘备、关羽、诸葛亮先后欺骗了他,还留下了“刘备借荆州,有借无回”的传世典故。

一直到鲁肃病逝之后,吕蒙继任东吴大都督,他不顾孙刘之间的联盟偷袭荆州,孙权才再次将荆州收入囊中,这一对比则更显得鲁肃的无能。

再加上演义中鲁肃在整个赤壁之战期间的表现,完全就是一个诸葛亮和周瑜斗法之间的调和剂,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鲁肃并没有真才实学。

事实上鲁肃不仅能文能武,同时还是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战略家。

02为孙权制定国家战略

鲁肃出生于三国淮泗地区的一个士族家庭,家里面条件十分优越,只是在鲁肃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去世,从小靠祖母将他抚养成人。

历史上的鲁肃并不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,而是长得十分高大魁梧,尤其擅长骑马射箭,完全就是一个武将的形象。

不过鲁肃并不只会武艺,他平日里十分喜爱阅读书籍,在父亲去世之后更是承担起了振兴家族的重任,因此鲁肃年纪轻轻就已经有着过人的聪明才智。

在继承了家族的巨额财富之后,鲁肃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在乱世之中保全自身,于是他拿出了一半的家财发给当地的百姓,如此一来就结交了不少的好友。

恰好此时鲁肃遇到了还在为军饷发愁的周瑜,当时鲁肃正在当地救济百姓,周瑜得知此事之后立刻就拜见了他,在得到鲁肃的帮助之后两人很快就结为了好友。

经过一番交谈之后,鲁肃认为周瑜日后必成大器,于是另外拿出了三万石粮食支援周瑜,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,此后两人的关系也更加密切。

建安五年,周瑜已经在孙权阵中有了一定的地位,为了报答当初鲁肃的援助,他打算让鲁肃为孙权效力,孙权自然十分高兴有如此能人相助。

鲁肃就被引荐到了孙权帐下,成为了孙权阵中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,更是为孙权提出了影响日后东吴发展的国策。

当时鲁肃其实打算往北进发,周瑜劝他在不了解曹操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前往,这让鲁肃重新考虑了自己的未来,然后周瑜又说孙权是一个十分善于接纳他人意见的君主。

鲁肃就认为孙权是一个明君,带着自己的所有家财以及族人投奔了孙权,孙权得知周瑜招来了这样一位人才,迫不及待地接见了鲁肃。

在这一次的交谈中,孙权向鲁肃求问对于成就霸业的看法,鲁肃则提出了一个让后世认为可以媲美隆中对的“榻上策”。

鲁肃认为当今天下曹操的势力最强,一时半会是无法与曹操为敌的,而汉室则早已衰微,想要复兴汉室也是不可能的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孙权应该集中力量进攻黄祖和刘表,拿下荆州之后割据长江,然后再南下交州发展,这样就能够一直处于不败之地。

这个策略让孙权大为赞赏,此后鲁肃就获得了孙权的重用,从东吴日后的发展方向来看,确实是按照着鲁肃的计划进行的。

鲁肃单凭“榻上策”就已经可以跻身三国最强战略家之列了,这显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能够提出的策略,那鲁肃又为何会在荆州问题上为人诟病呢?

03鲁肃的长远目光

从刘备势力对于鲁肃的态度来看,压根就没有将鲁肃放在眼里,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好说话的老实人,这样看来鲁肃似乎有些名不副实。

事实上这一切都在鲁肃的计划之中,他的全盘计划从赤壁之战开始之前就已经在谋划了,演义把诸葛亮写成是孙刘联盟的功臣,但真正的历史并非如此。

当荆州的刘表刚刚去世的时候,鲁肃就已经来到了荆州打探消息,此时谁都不知道曹操即将挥师南下,刘备当时也在荆州刘表的帐下。

当曹操准备南下的时候,刘备就已经想好了逃跑的路线,因为此时刘备还不足以与曹操对抗,就在此时鲁肃找到了刘备,并提出了孙刘联盟的想法。

在鲁肃的劝说下,刘备放弃了逃亡交州的计划,下定决定与孙权一起对抗曹操,可以说如果没有鲁肃的劝说,刘备就不会和孙权联盟。

当时东吴内部也是暗流涌动,以张昭为首的一众文臣皆主张孙权投降,主降派在朝廷当中有着极大的话语权,因为投降了曹操并不影响他们当官。

正是因为有了刘备的存在,才给了以周瑜为首的东吴主战派信心,最终让孙权下定决心与曹操决战,否则当时孙权极有可能会在主降派的压力下选择降曹。

至于刘备借荆州的事情,很多人都认为东吴被占了便宜,鲁肃作出了一个失误的判断,事实上鲁肃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,否则东吴很可能已经不复存在。

赤壁之战结束之后,东吴虽然取得了胜利,但是也元气大伤,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守备荆州,相反东吴内部一直都有投降的声音,孙权的地位也不是那么牢固。

在如此内忧外患之下,孙权能不能坐稳王位也是一个问题,因此孙权需要一个人来为他顶住曹操的压力,而刘备就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
表面上看虽然荆州在刘备手中,但是孙权在东吴的地位也越来越牢固了,而且兵锋随时都可以威胁荆州,只要出兵就能够顺利夺回荆州。

而刘备则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“工具人”,当刘备还有利用价值时,孙权就不需要动手,当刘备的势力渐渐成为威胁,孙权就可以随时吃掉荆州。

如此看来鲁肃将荆州借给刘备,不仅没有任何损失,反而还赢得了宝贵的时机,而这也正是鲁肃坚持孙刘联盟的根本所在。

结语

鲁肃和演义中的形象截然相反,他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谋士,更是三国顶级战略家。

鲁肃的出现为东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演义之所以淡化鲁肃的作用,更多是要突出刘备势力的闪光。

作为一部演义小说,难免会在一些情节上有所调整,这也是鲁肃给人感觉很弱的原因所在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