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大众刚入股小鹏汽车展开合作;现在,又惦记起了零跑的技术。
大众旗下的捷达品牌正在和零跑谈合作,目的是采用零跑的技术平台造车。但目前为止,零跑汽车方面对这件事的态度是“不予置评”。而前几天,零跑才刚发布了全新的“四叶草”架构,这套平台具有极其灵活的合作方式,而且官方表示愿意输出技术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可能现在各位更好奇的一点,合作成功的话,大众旗下捷达+零跑和大众集团+小鹏之间的区别在哪?
其实不难看出区别,前者大众旗下捷达+零跑是买断某造车平台技术来造车,并且只针对经济性车型来使用;后者的大众集团+小鹏,则是增资入股一起联合研发,合作的产品应该是像小鹏G9平台再推出两款新车。
这么看来,大众是要寻找一个适合经济性电动车的平台。
零跑在市场上的表现,也足够吸引大众来合作。今年上半年,零跑的销量总数是排在了新势力销量的第四位,7月份的交付是1.43万辆,排到了第三名,仅次于理想、蔚来两家。再有,就是定位和捷达很像,零跑和捷达价格上有接近的车型,合作也很能理解。
说直白点,大众在新能源市场也要兼顾经济型车,直接买断平台(或者某个迭代平台)要比自己从0研发省时省力。在7月31日,零跑汽车召开全新电气架构发布会,正式发布其全域自研的最新成果“四叶草”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。
于是大众就盯上了零跑的造车平台,不为别的,它能降本且灵活。
先说控制器的整合。其他车企的造车平台,是在一台电动车上有很多个控制器,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,例如车身、整车、座舱等等多个细分域,这样做的弊端是让整车架构变得复杂、线束增多,没能做出整合化的架构体系。
但零跑的四叶草平台,在这一点上做到了不错的整合度。四叶草平台由于使用了中央电子电气架构,可以把车身控制器、整车控制器、智能座舱的控制器以及智能驾驶的控制器的四域合一。这样一来,控制器的数量从原本需要的42个,降到了28个;而且,整车的线束从1800米左右缩减到了1500米左右(线束也是成本,而且线束也会有重量,重量的增加直接影响续航里程)。
延展一句,在零跑之前,中央集成式的开发小鹏最在行,尤其是在G9车型上,小鹏就用了中央超算+区域控制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。现在也与大众集团联合开发,似乎摆明了大众喜欢这种整合方案。
相比之下,零跑把座舱域、智驾域、动力域、车身域都集合到一个中央超算平台里了。这样,就有了四叶草平台上布置的三套芯片设计:
低配是高通1855+恩智浦S32G234M;中配是高通8295+恩智浦S32G274A;高配采用高通8295+恩智浦S32G高配+高阶Orin-X,支持L2++级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。也就是说,未来零跑的四叶草平台可以根据车型的定位和成本考量,选择最适合的芯片方案,最大程度发挥规模效应而无需重新开发新的电气平台。而且这套平台的通用化率到达了90%,通俗一点来说,就是再之后使用这套平台所研发车型的车企灵活度会非常高,一个架构,能解决不同价位的车型需求。
零跑给四叶草平台提供了四种合作模式。
第一种中央超算+周边控制器(电子电气架构),第二种中央超算+周边控制器+电池+电驱第三种下车体(含三电),第四种整车级平台。有预感,大众会直接选择第四种整个平台来采购,经济型车主打一个快速量产,才能起效。
解读完四叶草平台的两个特点之后,我们愈发能看出,这套平台的技术亮点是给买方看的,这里的买方不是消费者,而是B端市场的大佬们。不过也确实如此,一个中央集成超算平台、一个灵活共享性,确实很容易打动其他“技术不足”的车企。
如果大众真的购买了四叶草平台架构,那对于捷达来说是件好事。
首先,大众集团的新能源车乃至其他子品牌的车,在智能座舱方面确实做的差点意思,而且在性能方面也没有跟上目前新能源主流产品的步伐,所以也就导致了现在ID.系列的市场处境。大众旗下捷达品牌,可能还会买零跑的电机来用;电池,如果用上零跑的CTC,可能就会更便宜。
首先,要知道零跑是有自己自研的电机,三合一油冷电机,可以让零跑C11纯电版车型最快拥有4.5秒的零百加速能力,最大功率200kW、最大扭矩360牛·米。而且这个电机是去全系标配的(其他品牌一般都是中低配用水冷电机,高配才用油冷)。
可见,在电机方面零跑自研的优势已经体现出来了,所以才能把C11的全系纯电版车型全采用油冷电机。按照产品定位推断,捷达品牌的产品,所使用的电机应该也是只有一颗就够,放在后轴上,成本上不会有溢出的风险。
再其次,最后的电池部分,磷酸铁锂、三元锂电池怎怎么选,还是得有捷达做决策,但应该还是低配用磷酸铁锂、高配用三元锂。如果,再用上零跑的CTC电池方案,把电池、底盘和下车身进行集成设计,简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话,那么价格又会继续下探。
而且,这样能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,在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同时,让车身与电池结构互补,使电池抗冲击能力及车身扭转刚度得到大幅度提升。
综上来看,零跑的几个核心技术都是捷达乃至大众想要的,甚至说是急需也不为过。尤其像这种经济型的产品,需要快速、大量的投放到市场上,才能溅起水花,所以它需要一个拥有极高通用率的架构。那么此时拥有大量自研技术的零跑汽车,刚好合适。
但是, 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,零跑的核心功能芯片大量来自于海外供应商。尤其是在四叶草架构下,SOC芯片8295来自高通、MCU芯片S32G 来自恩智浦。当看到这些信息之后,才发现,四叶草架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“先进”,其中的核心功能的芯片,还是依靠海外供应商。
考虑到核心芯片技术不在零跑手中,之后很容易被“卡脖子”,不知道现在的捷达是否还会反悔与零跑的合作?
关键词: